面部两侧都抽动,是面肌痉挛还是梅杰综合征?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属于脑神经分支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多数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极少数出现连续抽出。起病多从眼轮匝肌(眼皮跳)开始,然后涉及一侧整个面部,也有少数两侧发病,但多不同步出现。多在中年后发病,女性较常见。该病虽然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可发作,如过度疲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冷风刺激、日常运动等可诱发或加重。
春天面肌痉挛易受刺激发作频繁
春季气候不稳定,温差变化幅度大,而是多风的季节,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六淫(六种邪气)中,风邪为长(zhǎng),外界的风邪很容易将人体内风勾出,从而形成“肝风内动”,会导致人发生面瘫或面肌痉挛。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也诱发了面肌痉挛的发作。因此,专家建议:春天一定要保持情绪平衡与平和。在饮食方面清淡为宜,少食辛辣热量过高,引起肝气过旺的食物,如羊肉、麻辣烫、火锅等。
上周,有两位面肌痉挛患者经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陈国强教授手术治疗后,面部抽出症状消失,观察治疗期间没再出现发作症状,已康复出院。面肌痉挛患者彭***由当地医生推荐转诊来到航空总医院就医,在2019年3月21日出院时,称赞陈国强教授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是国内少见的医德双馨的团队,医术很好,术后很快症状就消失了,来医院前眼睛抽得睁不开,嘴巴也无法正常喝水,在当地治疗多年一直不见好。问题在没找对医生,没查出病因。
另一位面肌痉挛患者陈***由熟人推荐来到航空总医院就医,2019年3月18日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写了《感谢信》,他说这次能够彻底把病治好,要感谢陈国强教授、王晓松主任及所有医护人员,手术技术好,服务好,能来到这家好医院接受治疗,很难得。据说2016年春天开始出现眼皮跳,到了冬天开始脸部和嘴角抽搐,在当地就医,药物治疗有缓解,去年春天、秋天、冬天都多次发作,吃了很多中药,也针灸过,就是不好。一发作无法工作,生活都困难。今年春节后眼皮跳、脸抽搐频率比较高,多方打听,一位亲戚介绍来医院手术治疗,果然被陈教授给治好了,万分感谢!
如何早期发现面肌痉挛?
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多数表现为眼皮跳动,这种现象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不认为是病,很少有人到医院就医检查。等到发展到影响了生活,再去就医检查,其实已经相当重了。有很多人就医时检查不出明确病因,只能对症服药缓解症状,往往初期好转,不久又复发,反反复复多年不能彻底治愈。
据陈国强教授介绍,面肌痉挛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发病最多见,约占总发病的99%以上,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发病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严重,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主要发病原因为颅内迂曲延长的动脉搏动性压迫面神经根部,导致神经纤维受压部位的髓鞘发生萎缩变性,神经动作电流出现短路,当兴奋叠加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一次爆发性下传,引起面部抽动。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很少见。少数病人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继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较少见,发病人数占总发病的1%以下,多在中年、青年、少年,病因多是位于脑部的一些占位性疾病,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桥脑小脑角的占位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异常血管的影响;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等均可引起发病。也有一些疾病后遗症,如面瘫不当治疗出现连带运动,可有面部动作引发,也可能有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挤压面神经而发病,多数持续无间歇,或突然抽搐不止。
面肌痉挛发生后,经检查如果没有发现脑部疾病或其他疾病,药物治疗约3个月还会发作,就可能是面肌痉挛,需要到医院的脑神经内科或外科做专业检查,进一步排除可能的疾病。有些患者因高血压或血管硬化,影像检查很难发现,需要做肌电图进一步确诊。
双侧面部抽动,是面肌痉挛还是梅杰综合征
2019年2月24日,一位上海的患者网上咨询。据描述,患者无既往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2016年底出现眼皮抽动,2017年7月加重,半边脸连带脖子筋有抽动,吃药有缓解。2018年2月开始加重,双侧都有现象。3月曾在某医院,打肉毒素,得到控制,已打过四次,期间一直吃药,计量较大。2019年2月左侧和额头出现症状,如发麻轻微跳动,确认不是右侧连带。当地医生基本判断双侧痉挛,认为面部单纯看不是很重,而是牵扯面积大(整个脸部),怀疑是多点压迫。另外,脑部磁共振,MRI,发现双侧听神经细小血管绕行。另外,双侧同时有感觉,不交替。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确诊?手术无效或后遗症风险多大?
陈国强教授阅读患者提供的病情描述及影像检查资料,认为患者除了已做过的检查项目,还需要做肌电图,根据有无AMR波判断。如果有AMR波,就是面肌痉挛;如果没有AMR波,就不是面肌痉挛,可能是梅杰综合征。这两个病种航空总医院都能治疗。
面肌痉挛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很少见。通常是两侧先后起病,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通程度抽搐者未见,很可能是梅杰综合征或眼病。梅杰综合症是由法国神经病学家Henry Meige 首先描述的一组锥体外系疾患。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以双眼睑痉挛为首发症状,睑下垂和睑无力也很多见。部分由单眼起病,渐及双眼,其余首发症状有眨眼频度增加、精神疾患、牙科疾患、其它部位的张力障碍主要出现在颅颈部 。眼睑痉挛在睡眠、讲话、唱歌、打呵欠、张口时改善,可在强光下、疲劳、紧张、行走、注视、阅读和看电视时诱发或加重。
航空总医院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从病因学上治疗面肌痉挛的理想方式,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完全保留了面神经功能,无后遗症。手术治愈率可达到98%,而且在手术并发症的防控和处理上有了很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手术1000余台,已为2万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
梅杰综合征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等,药物治疗多在发病早期病情较轻微,药物可缓解症状;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是把药物注射于眼睑、口周和面部有关部位,大约30%的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持续时间可达数周到数月,需要定期注射来维持效果,长期或较大剂量使用会产生毒副作用,主要并发症是局部肌肉瘫痪。
神经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具有微创、可逆、可调控、个性化等特征,是比较安全、副作用较少的有效的疗法。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是目前国内早期开展这类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的医院,有效率在80-90%左右,改善率77-90%左右。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好大夫网,配图/网络,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专家介绍]
陈国强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迷走神经痛及其它各种颅神经疾病;软性-硬性神经内镜治疗各种脑室内疾病;颅内脊髓肿瘤等,手术超过2万例。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 15311449806 / 15510250968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