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反复发制作根源在病因不明疗法选择不当
三叉神经是脑神经中的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三叉神经节的周围突分成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调控脸部、口腔、鼻腔等区域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还支配着舍咽活动和咀嚼肌的运动。正常情况下,三叉神经外有神经髓鞘保护,轻微的刺激不会引起疼痛。但当髓鞘出现损伤或变薄脱落,神经就会失去保护屏障,很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引起疼痛或功能异常。
三叉神经痛是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右侧多于左侧。病发作时,在患者的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且骤发、骤停。有时在说话、洗脸、刷牙时发作,有时外出微风拂面发作,甚至走路时的震动也会引起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呈周期性发作,不发作时同正常人一样。
近一周内,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王晓松副主任连续接诊了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患者发病时间有长有短,短的2-3年,长的10年以上,有的已经手术,有的在检查评估,还有的血压偏高,术前需要药物调治。他们在来医院前,基本上都在当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治疗,药物吃了很多,但始终没有彻底治好,一遇到刺激就发作。术后的患者反映也有差别,有的术后很快症状就消失了,吃饭、刷牙、碰触面部没再出现疼痛,自然高兴。也有的术后还偶尔出现疼痛,但疼痛的程度和频次比手术前要轻很多。王主任说是因患者发病时间太长,神经损伤修复需要时间,一般1-3个月就会恢复正常,少数人出现3个月到半年症状才全部消失。
如何区分牙痛和三叉神经痛?
患者三叉神经痛发病的初期,多数人出现牙痛,开始以为上火,反复出现几次后去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说牙齿没有疾病,于是就认为是神经性牙痛,结果吃了不少药还是痛,有的甚至拔了几颗牙齿后还是痛,而且由牙痛发展为一侧面部疼痛,而且反复发作。那么如何区分牙痛和三叉神经痛呢?
王晓松主任认为,发生牙痛后,首先看牙齿到底有没有病。一般的牙痛是先有牙病,再有牙痛。这种疼痛是持续性的,把牙病治好了,也就不痛了。而三叉神经痛引发的牙痛,牙是没有病的,但一碰牙甚至冷风吹到牙时就会引发剧烈疼痛,这种牙痛是特别剧烈的,像针扎或刀割样,一阵一阵的,把牙拔了依然会痛,普通的去痛片根本无法止痛,只有吃抑制神经传到的药物才能暂时缓解疼痛。
神经性牙痛多是持续痛,可能因神经炎症、营养不良或受伤引起疼痛。而且仅限牙齿周边,一般很少面部疼痛,药物可治愈。而三叉神经痛是阵发性,不持续,有间歇期。多数患者受到外界刺激就会发作。只有当三叉神经的脑内段受到周围血管挤压、组织粘连牵拉、肿瘤或神经自身病变,才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多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
三叉神经痛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迄今未完全明了,推测三叉神经痛的脱髓鞘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而机械性压迫,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可能是髓鞘脱失的诱发因素。Janett(1981)认为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多为小脑上动脉)盘绕其无髓鞘的三叉神经根起始部,显微血管减压术可终止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少数病例可见静脉压迫。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疼痛有规律,有扳机点,区域明确。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疾病有关的其它表现。病因已发现的有:桥脑小脑角肿瘤如胆脂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等,三叉神经纤维瘤,鼻咽癌,脑蛛网膜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等。当这些疾病被治愈后,三叉神经痛也会随着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因面神经受压时间较长,引起神经损伤或脱髓鞘变,也会出现类似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特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岁以上患者占70%~80%,中老年人多见,少数青年人发病,儿童很少发病。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区域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
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常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的患者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为痛性抽搐。病程呈周期性,发作时间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时间可长可短,不发作时如常人。但随着病程迁延发作次数将逐渐增多,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甚至为持续性发作,很少自愈。患者日常主要表现为因恐惧疼痛不敢洗脸、刷牙、进食,面部口腔卫生差、面色憔悴、情绪低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在发病的初期病因不明,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服药无效或副作用大而无法继续服药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如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甘油注射毁损术等。其中,如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周围支剥脱术等传统的的破坏性手术方法,因危险性高、并发症多、功能损害大,随着技术的进展和病因认识的提高,目前已较少应用或淘汰。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叉神经策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甘油注射毁损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保留三叉神经功能,较少遗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等优点。1967年由Jannetta教授首次提出,适合于所有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尤其是年龄较轻的病人。禁忌症为高龄及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不能耐受手术者。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适应所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尤其适合那些高龄,伴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不宜手术减压者以及经三叉神经根显微减压术后复发者。禁忌症为已行半月节感觉纤维和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仍有疼痛者。
经皮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适合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或多发性硬化引起的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者;涉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痛而不愿接受微血管减压者。禁忌症为非典型的面部疼痛者,对侧咀嚼肌功能减退者。微球囊压迫术手术相对简单,对病人基础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对某些体质较差不能耐受血管减压手术或术后复发的病人,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微球囊压迫术不破坏人体生理结构,最大程度保护神经结构,是三叉神经痛有效的并且方法简捷的治疗措施。
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1903年,Schosser率先应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通过注射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性,造成传导阻滞而止痛。常用的封闭药物是无水酒精和甘油。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月,很少超过1年。可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率达50%。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脑神经疾病文献,好大夫网,配图/网络,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专家介绍]
王晓松 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咬肌痉挛、中间神经痛、听神经肿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微球囊压迫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幕下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改良F-D术治疗痉挛性斜颈。承担术后无效和复发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的再次手术治疗;独立成功完成“微血管减压术”4000余例。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 15311449806 / 15510250968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