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腔梗服用阿司匹林突发脑出血
退休不久的杨先生长期有高血压病史,体检完善头颅磁共振(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多发腔梗灶。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杨先生非常担心以后再发脑梗死,在没有咨询医生专业意见的情况下,跟着同样有“腔梗”的朋友一起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然而,上个月他却因为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
腔梗与脑微出血可能共存
在脑出血血肿基本吸收后,杨先生又接受了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影像(SWI),发现颅内曾有多发微出血灶,而这就是造成杨先生突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微出血和“腔梗”一样都属于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常见于老年人,由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是淀粉样血管病和高血压血管病的预警信号。
脑微出血,这个名称源自病理脑标本切片提示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那些出血后产生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病灶直径一般在2-5mm,最大可至10mm。其通常分布在皮质与皮质下交界的区域、皮质深部的灰质核团、大脑半球白质、脑干及小脑。
头颅磁共振所见的微出血在无症状的个体中也可被发现,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率增加。各类型脑梗死中,腔隙性脑梗死伴发脑微出血的比例最高。27%的中国人腔隙性脑梗死伴随脑微出血。随着磁共振技术的普及,微出血患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科学评估达到最优化获益
一边要防出血,一边要抗血栓,造成治疗决策上的两难。造成脑微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性小动脉病变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尤其脑淀粉样血管病主要引起脑叶的出血,这类患者在接受长期的抗栓治疗时,可能面临较高的出血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常建议多发腔梗的患者完善磁敏感加权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微出血灶的部位及数量,为制定个体化抗栓治疗提供依据。
多发性腔梗与脑白质病紧密关联。详细的脑白质病变评估体系(SWATCH项目)已经在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建立。医生为脑白质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体化的干预和治疗方案,并进行长期随访。确诊脑白质病变的患者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争取通过个体化的防治方案,使部分脑白质病变患者尽可能地规避出血风险。(新民晚报记者 潘嘉毅)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