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来源: 东方红星 2019-03-06

1神经电生理监测2.jpg

    随着解剖、影像等医疗科学的发展,手术技巧也从粗陋到精细再到精准,不断完善精进。传统外科治疗倚重于对人体形态学的把握,术前通过X线、CT、MRI、PET等手段尽可能的仔细研究病灶的解剖结构和比邻关系,然后还可以借助最先进的术中核磁共振等导航技术,手术医生试图避开肿瘤周围重要的神经传导束,以达到避免或减轻术后功能损害的目的。


    神经电生理医生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随时引导手术医生的操作。这些监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30多年,并逐步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术中监测体系,是手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检测运动或者感觉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了解手术操作对神经纤维损害的程度,了解脑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了解脑部血液灌流情况,从而有效地协助手术医师即时、全面的了解麻醉或唤醒状态下病人神经功能的完整性。


    根据运动和感觉传导系统的电生理信号改变、脑皮质生物电的变化以及脑部血液灌流的情况、客观的、有效地评估处于手术危险状态下病人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在某些个别情况下,受各种因素(麻醉、电干扰、机器故障等)的影响,还不能做到100%准确的预报神经功能的状态,但是随着监测人员水平的提高,监测仪器的改进,监测技术方法的改进,术中监测也会进一步发展完善。


    设备结构组成

   

  基本组件: 

  1、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上行感觉神经传导系统功能;

  2、运动神经诱发电位——监测下行运动神经传导系统功能;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通过听觉传导通路监测脑干功能状态及听神经功能;

  4、肌电图及神经—肌肉激发电位——监测支配肌肉活动的颅神经、脊髓神经根丝以及外周神经的功能;

  5、脑电图——显示大脑半球皮质功能;

  6、微电极记录脑深部核团放电——精确定位靶点核团。


  临床应用领域


    理论上有神经系统分布的地方,就有神经电生理检测。目前已经普遍的应用于神经外科、骨科、脊柱矫形外科以及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科等的各种临床手术中。

 

  1、在神经外科脑肿瘤、血管畸形或者癫痫病灶切除的手术中,可以根据神经电生理测定的大脑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定位,决定手术皮质入路及切除范围。为中央区附近的肿瘤和脑血管病的手术提供了一个客观的依据,以减少手术对运动皮质的损伤。


  2、在选择性神经根切除、脊髓粘连和腰骶脊髓肿瘤分离的手术中,可以根据刺激神经根丝引发的肌电图、神经-肌肉激发电位的结果决定分离、切除及保留的范围,对保护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功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手术医师可以根据即时的感觉、运动传导束功能测定的结果,决定对侧弯矫正的程度;在骨科或神经外科腰骶椎脊椎器械固定手术中,可以根据神经-肌肉激发电位的结果,了解置入人体内的器械(如椎弓根螺丝钉等)是否破入椎管或离脊髓神经根太近。


  4、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采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脑深部核团精确定位,在微电极记录手术靶点区域细胞外放电信号的同时,记录手术对侧受累肌肉的肌电活动,实时采集生物电信号,从细胞水平上对STN、GPi和丘脑Vim核进行确认,并寻找与受累肌肉电活动相关的神经细胞。


  5、耳鼻喉科或头颈外科医师在乳突根治,中耳重建以及腮腺及面部肿瘤切除过程中,利用面神经功能监测手段,可以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机会。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手术医的的第三只眼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事故发生。患者更安全,家人更放心。


    (东方红星/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家庭医生,航空总医院脊柱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配图/网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脊柱健康中心 脊柱矫正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