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印染史:叠石乡大元宝石

作者: 大元 【 转载 】 来源: 印染人 2016-09-03

石鼓岚新厝自然村.jpg

发现元宝石的叠石石鼓岚新厝自然村


大元宝石.jpg

大元宝石


    叠石乡石鼓岚自然村一处名叫新厝的地方,有一片造型古朴的老屋。据吴氏后人口述为其先祖廷槐公(约清康熙年间,原籍浙江苍南宕顶的吴公廷槐携子三,自现浙江省苍南县五凤乡五岱迁入。)三子住所。


    近日笔者下村,发现此幢老屋房前台阶下有一大石块,造型奇特,青石打造,石呈倒梯型状放置,边缘经人工精心打磨,状如元宝,右侧略有缺失一片。经测量,此石底部宽60厘米,上部宽约100厘米,厚度为35厘米,高度约62厘米。石右侧有阴文分两排錾刻文字:“道光丙申年立 吴永利号记置”。


百度中元宝石图.jpg

百度中元宝石图


元宝石1.jpg

古法印染图中踹石(图片来源网络)


    经考证:元宝石,因其形状神似元宝而得名,又称“砑光石”、“踹布石”、“扇布石”、“踩布石”、“飞雁石”等,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由上爿和下爿两部分组成,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元宝石下爿为一长方形垫石,中心纵向呈浅凹状,与上爿元宝形石底部横向的圆弧相吻。碾布作业的情景是“下置磨光石板为承,取五色布卷木轴上,上压大石如凹字形者,重可千斤,一人足踏其两端,往来施转运之,则布质紧薄而有光”。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乃服》:“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碾石取江北性冷质腻者(每块佳者值十余金),石不发烧,则缕紧不松泛。芜湖巨店首尚佳石 ”。这不仅记录了当时松江织造业和芜湖浆染业的发达繁荣,也记下了元宝石的一些情况,很是珍贵。


    第一,用元宝石碾布可使染过的织物“缕紧不松泛”。

    第二,“取江北性冷质腻者”做“碾石”是有道理的,即使碾压作业时间长了,“石不发烧”,不会由于磨擦产生静电发热而损坏织物。

    第三,“芜湖巨店首尚佳石 ”,是指规模大的印染店,都非常喜欢材质好的元宝石,不惜重金购之,并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实力和招揽生意。600多年前,元宝石很流行,甚至成一些印染店“炫富”的招牌。所以,在明朝,要想知道哪家印染店的规模大,看看他们的元宝石就知道了。


    经查,道光丙申年为1896年,算来元宝石距今约120年。吴氏后裔现存元宝石大小两块均为上爿部分,大者重约500斤、小的也有300来斤。但下爿一概不知所踪,有待查考。如此体量的元宝石,比对古籍记载,可以想见当年吴家应是方圆内有名的印染大户,不然不至于如此排场。这两只元宝石的发现,对叠石乡厚重的人文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也有助于了解古代福鼎印染业的发展情况。但现场采访吴氏后裔多人,连其最长者,现年89岁的吴守挑都对之语焉不详,只讲此踏布石系当年其太爷爷、爷爷印染麻布用的用具。从而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撼事。。。。。


0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