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感冒吃药发生急性肾损伤,中西医治疗康复,如何预防药物伤肾
急性肾损伤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是指突发(1-7d)、持续(>h)的肾功能突然下降,血清肌酐(SCr)至少上升0.5mg/dl,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可伴有少尿(<400ml/24h或17ml/h)或无尿(<100ml/24h)。
根据病变部位和病因不同,急性肾损伤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大类,各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是由于肾前性因素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肾小管对尿素氮、水和钠的重吸收相对增加,使血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尿钠排泄减少;
肾性急性肾损伤依据发病的原因,病理改变可表现为:肾血管疾病、肾脏微血管、肾小球疾病、急性间质性肾炎、缺血和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等;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肾脏以下尿路梗阻,使梗阻上方的压力升高,甚至出现肾盂积水。因肾实质受压,致使肾脏功能急骤下降,又称为急性梗阻性肾病。
急性肾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可被原发疾病所掩盖,即使尿量开始减少,也容易被忽视。典型急性肾损伤一般经过为少尿期、移行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入院前的病史、治疗史和用药史,合理地应用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包括去除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处理并发症和血液净化治疗等。主要是停用可能具有肾毒性、导致过敏和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药物,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急性肾损伤就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病人在短期内出现肾功能的急剧下降。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或者使用了对肾脏有害的药物,肾功能短期内急剧下降,急性肾损伤有50%的病人经过有效治疗能够完全恢复。首先要通过西医疗法控制病情,然后可以辅助中药帮助患者康复。根据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眼于通,即通利小便。早期以实证居多,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后期以脏腑亏虚、气血两虚居多,根据情况辨证论治。
老人感冒错误用药发生急性肾损伤,急救脱险辅助中药调理康复
病例:患者xxx,女,68岁,因感冒、低烧,在附近药店购买了阿奇霉素、扑热息痛和蓝芩口服液三种药,老人只服用了一次便感觉不舒服,未再继续用。第二天感觉尿少了,还出现脸肿、腿肿,第三天水肿更严重了,基本没有尿,感觉憋得难受,但是尿不出来。
家人把患者送到附近的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血肌酐升高302 mol/L,代谢性酸中毒,考虑是肾衰,治疗2天水肿不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随后转到另一家医院。入院后检查发现,血肌酐升到了600 mol/L,已经到了尿毒症期,而且合并有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一天的尿量只有200ml,接近无尿。
由于尿无法排出体外,出现严重的水肿、胸水、腹水和心衰。不能平躺,一躺下就喘不上来气。即使半卧位也呼吸急促,喘不上气,胸部憋涨,腹部憋涨,恶心、难受。但医生做了相关检查,发现膀胱里并没有尿液,不是尿路梗阻,而是肾脏根本分泌不了尿液。
患者没有失血、脱水等血液循环不足的病史,只有用药史,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检查结果分析,考虑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是罪魁祸首,扑热息痛是最大的疑犯。患者已经到了尿毒症期,还有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因心衰或者高钾血症而死亡。
医生立即用激素治疗,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管进一步损伤,同时进行降血钾、纠正酸中毒等治疗,第二天尿液便逐渐增多,第三天尿量接近1000ml,此后尿量越来越多,后来每天尿量可达到3000ml。水肿逐渐消失。随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中药调理患者身体逐渐康复,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病情稳定。
药物容易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急性肾衰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5%~80%。由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管细胞大量坏死、脱落,坏死脱落的肾小管细胞堵塞管腔,尿液和人体代谢废物就排不出来,钠水潴留、代谢废物蓄积,出现水肿,血肌酐升高,血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急性肾衰的表现。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甚至无尿,每日尿量少于100毫升。还有水肿、酸中毒、高血钾、心衰等,恢复期会出现多尿。
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1、急性缺血。比如大量失血、休克等;2、药物。最常见的原因;3、小龙虾。机制不明;4、肾小管堵塞。比如毒打、地震挤压、运动过量导致肌溶解,大量的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溶血、疟疾等红细胞破坏形成的大量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大量蛋白尿堵塞肾小管等。
其中,药物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2007~2009 年间,日本住院老年患者中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最常导致药物性肾损伤的药物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占25.1%;其次为抗肿瘤药占18.0%,抗生素占17.5%,造影剂占5.7%。
2017年发布了一项大型临床研究EACH-1研究结果,发现住院人群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1.6 %,其中约40%的急性肾损伤与肾毒性药物相关,中草药也是一大常见危险因素。
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分为药物的直接毒性和过敏反应,直接毒性与药量有关,过敏反应与药量无关,一片药可能导致严重损伤而出现无尿。
如何预防药物损伤肾脏?
中医专家张振忠称,大部分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都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一旦出现毒性反应,肾脏往往首当其冲。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是药三分毒,只要应用药物治疗,就不能保证完全不伤肾。但是,也不能讳疾忌医。我们应尽量合理用药,避免应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并监测相关指标,可以大大降低药物性肾损害发生的可能性。
1、避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引发肾功能损害最常见的一类抗生素,包括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西索米星、小诺米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
2、少用解热镇痛药。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酮洛芬、萘普生、氨基比林、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可引起“镇痛剂肾病”。《美国肾脏学会临床期刊》发布的一项大型急性肾损害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肾损害数量排名第一。
长期、大剂量使用解热镇痛药,可能引起肾损害。如果有应用的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小剂量地服用其中的一种。
3、避免吃马兜铃酸类草药。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中的一种成分,如: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细辛等中草药均含有。马兜铃酸药物几乎被全球各国禁止使用,我国也对马兜铃酸类药物的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肾病患者使用中成药时,要明确药方成分,看看是否包含马兜铃酸类草药。
4、警惕来源不明的药物。有些患者,尤其农村的老人,容易轻信一些药物的特效,如祖传秘方偏方、江湖郎中兜售的不明成分的药物等,有不少肾毒性大的偏方造成了肾脏或其它器官的功能损害。偏方的诱惑巨大,因为它“给了绝境中的人一丝希望”,很多人甘愿冒险,想死马当作活马医。如果检查还有剩余肾功能,就要科学保护,合理治疗。即使没有肾功能,还有透析、移植等方法治疗,只有身体在就有希望,不要随意损坏。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800字)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