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绍兴塑造新时代绿富美
绍兴塑造绿富美
近年来,绍兴市以“811”为载体,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了生态建设攻坚战。省级生态市创建如火如荼,“绿色细胞”不断裂变,汇聚成绍兴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为“十三五”美丽绍兴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绍兴市是我国著名的“山清水秀之城、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绍兴市拉高标杆、补齐短板,从顶层设计入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按照“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的要求,努力抓好污染整治、合力筑牢环境安全防线,为“十三五”美丽绍兴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产业谋变,
实现新时代的“绿富美”
2016年,必将浓墨重彩地写入绍兴市印染产业的发展史。
——史无前例的印染产业整治大幕拉开,绍兴市四分之一的印染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出台史上最严的印染产业改造提升标准,九成以上的印染企业面临改造提升。
目前,绍兴市共有印染企业336家,占全国印染产能38.4%,但中低端产能比例高,环境承载能力日益严峻。如何破解持续发展难题,实现印染产业“凤凰涅槃”?今年绍兴市出台《加快印染产业提升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工作方案》,计划决战两年,将绍兴印染产业打造成“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
先破后立,今年开春以来柯桥、袍江等地相继推出印染行业整治提升“亮剑”行动,停产整治印染企业76家,占全市总数近四分之一。其他或边生产边整治,或自查自纠。如果在规定期限内通不过验收,仍将实施停产整治。
3月,本是印染产业的“小阳春”,世界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然而,绍兴市再次向自己“亮剑”——出台4个绍兴市有史以来最严印染行业提升标准,分别是《绍兴市印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试行)》《绍兴市印染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设备标准》《绍兴市印染行业绿色标杆示范企业标准》和《绍兴市印染企业提升环保规范要求》。根据标准,全市90%以上印染企业面临整治提升。
这是绍兴市痛定思痛的选择。“亮剑”为印染业“刮骨疗伤”,倒逼其整治提升才是最终目的。“目前,柯桥区64家停产整治的印染企业去向渐明。”柯桥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其中30家有向滨海印染集聚区搬迁提升意向,18家考虑兼并重组或退出转型,其余企业还在抓紧整合。
化工行业也是整治重头。当下的绍兴市上虞区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全区173家化工企业按照“三个一批”,即关停淘汰一批、并购重组一批、集聚提升一批等途径,实施整治提升行动。根据计划,到2017年底,上虞区化工企业由173家减少至100家左右。到2020年底,努力实现杭州湾开发区外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并通过优中育强,将总量控制在90家以内。
和印染、化工这些大型企业相比,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在各个村落的“低小散”排污企业,被关停的数量将是大企业的几何数倍。据了解,今年绍兴将关停、整治、提升“低小散”企业2000家以上。
科技助阵,
“互联网+”创新环保监管模式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互联网+”遇上“环保”,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最近,绍兴市柯桥区环保局来了一个“新家伙”,那是市面上最先进的“暗管探测仪”,一端的探测器可以探测深达7米的土层,一端可连接电脑,一旦发现异样,就能在屏幕上发出警报,让印染企业方圆数公里内的暗管都无所遁形。高科技产品延伸了环境执法人员的“眼睛”和“耳朵”,填补了监管死角和盲区。
一端是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的感应系统,一端是智能环境信息处理平台,这恰是“智慧环保”的核心要素。近几年,绍兴市积极探索智慧环保模式,并将它应用到环境执法监管和环境动态监测中去。
绍兴市从2007年启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538套,基本覆盖了全市所有国控、省控企业,并与上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实现了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管。为了确保数据真实,绍兴市环保局实行“视频+门禁+报警”的管理模式,针对运维人员、企业人员、环保监管人员等不同角色,发放不同权限的门禁卡。人员刷卡进出时,后台将自动记录刷卡时间、地点及人员等各类信息,并对监测站房内的行为进行录像监控,对于长期未关门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
为更好地感知环境,让环境“说话”,2016年绍兴将布下“天罗地网”,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实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地域全覆盖。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对全市14个重点区域,在目前已建6个空气监测自动站点的基础上,再新建8个。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全市30个交接断面在14个已建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再新建12个;对鉴湖、运河等重要水体增加自动监测站点10个;增加两个新建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点。
铁腕执法,
全力打造洁净蓝天
高铁北站是绍兴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名片。5月中旬,一场环保“大会战”席卷了高铁绍兴北站。重点检查高铁北站周边、杭甬高速公路和高铁沿线一定范围内有污染物排放的所有工业企业。
环境执法人员开启“白加黑”“5+2”工作模式,对25家涉气企业查封设备依法取缔,对19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立案查处。
高铁北站等重点区域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全面拉开了百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的帷幕。从5月中旬至9月6日,全市将组成6个检查组,采取“三不”“三直”(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检查、直接曝光)方式,每半月对各属地政府(管委会)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五水共治”工作落实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及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五个一律”,并邀请媒体全程跟踪执法行动。
为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短板、增强百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的针对性,自3月起,绍兴市开展了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全市调查的污染源分为工业源、移动源等8大类29个子类。其中工业源调查于5月底基本完成,共调查企业3000余家,涵盖了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调查中所有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企业。
全民参与,
携手共建美丽绍兴
3月30日,新昌县一个曾经的省级环境监管区,完成了它的生态逐梦,成为绍兴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近年来,绍兴市以“811”为载体,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了生态建设攻坚战。省级生态市创建如火如荼,“绿色细胞”不断裂变,汇聚成绍兴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截至目前,已创建省级以上生态区、县(市)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已达63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0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5.6%)。市级生态村1344个,占全市村庄数61.4%。
品质生活大家共享,美丽绍兴大家共建。生态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为了古城绍兴的美丽事业,许多人正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绍兴市环保局相继推出“环保先锋”评比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挖掘活跃于环保一线的先进人物,发挥典型辐射作用,营造争做“先锋、最美”、践行绿生活、传递正能量的浓郁氛围。
此外,绍兴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给予公众生态环保方面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运用传统广电和纸质媒体,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生态专版专栏,大力弘扬生态理念;高效运用互联网传媒,邀请环保NGO、志愿者共同参与“你点我查”“污染源随手拍”“机关开放日”等活动。由环保、银监、人民银行3家单位联合构建的“绿色信贷”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将全市1160家重点涉污企业的建设项目和环境违法信息全部上网公开,作为社会征信的重要内容,成为企业融资的“硬门槛”。
绍兴市环境保护局 (来源:中国环境报)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