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按键到大尺寸触摸屏 人机交互如何做到更高效
时至今日,随着硬件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车上那些代表工业时代的物理按键逐渐被科技的浪潮吞掉了,BIGGER THAN BIGGER的触屏开始遍布车内,有些还支持手势操作,配备人脸识别技术的摄像头让汽车也能够监控你。而没有配备智能语音的汽车也不好意思称为“智能汽车”。
虽然方向盘油门刹车还是老样子,但随着功能的丰富,我们与汽车的交流形式,已经彻底改变了。如果说物理按键的优势是机械、精准、分明的操作,触屏的优势则是功能的丰富性、无限的拓展性和灵活性。
我们在汽车上可进行的操控不多,无非是空调娱乐以及车辆各个部位,操控逻辑简单,用物理按键和旋钮精准且高效。然而当无数新功能被带入车机时,人机交互发生了质的变化,按键不够用(或者说层级式操作太复杂),这时候便需要触屏来包容诸多变化。
触屏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其他领域几经磨砺已非常成熟,需要做的只是接入和适配——即使汽车行业总是态度保守也禁不住这种诱惑,更何况还有无数带有科技基因的搅局者进入汽车行业。因此我们看到极端者如特斯拉一上来就消灭了所有物理按键,几乎将所有操作都集中在了中控屏上。
后来者乃至传统汽车厂商也逐渐跟进。异形屏,弯折屏,多触屏联动,手势操作,全触屏化操作,亮度自适应,各种黑科技纷纷上阵。相比之下,这种操作逻辑更接近于手机,拓展性强,同时也能做到更加个性化的设置。然而对于大屏来说,在某些场景下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例如行车中盲操不方便,白天光线强烈时屏幕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光干扰视线,某些功能隐藏太深不易操作等。
因此,多数厂家如今的方案仍是按键和屏幕相结合,一些基础常用的功能可以通过触屏和按键双通道操作。正如之前在驾驶功能上的不断精进,围绕出行场景汽车能够自主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也将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汽车操控形式的变化。(来源:汽车资讯)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