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出汗以后就出病,适当出出汗才健康
夏天出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是很多人怕出汗,恨不得天天躲在“空调房”里,甚至还有人会特地使用止汗产品。本该是出汗的季节,你却出不了汗!其实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人体的生理规律,夏天适当出出汗才是正理。
不出汗,就出病!
有人说“不出汗,就出病”,有些道理。古语还有个说法,叫“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不然就会使阳气受到干扰;夏天不要一个劲儿扇扇子,应让身体自然排汗。该出时不出,便会在体内形成垃圾,引发疾病。
1、感冒。正常人的身体上分布着300万左右的汗腺,一般气温超过30℃,人就开始冒汗了。通过汗液的挥发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保持恒定。因此,出汗的首要功能就是充当体温调节器的角色。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白彦萍在2017年8月11日健康时报介绍,“冬天受点冷、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的这种体温调节机制常用常新。经常呆在空调房中,就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2、引发湿邪入体。夏季虽然气温高,寒邪入侵难,但是由于阴郁闷热的天气时不时会出现,如果这个时候为了对抗暑气热闷,在室内一直吹着空调,身体确实能够迅速降温,但也容易让“湿邪”入侵体内,从而引发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出现问题。
3、心脑血管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刘新灿在2009年8月6日健康时报表示,常碰到一些患者说自己入夏后经常莫名地心烦、胸闷、四肢乏力,血压也控制不好。在询问病情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怕热,入夏后很少出门,整天呆在空调屋里。其实,造成心烦胸闷的根本原因是“出汗太少”。夏天出点汗,才能保证人体体温调节正常运动,而这也是预防脑出血、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4、中暑。有些人天生出汗少,可能比其他人容易中暑。因为出汗有助于散热,降低体温;反之,如果不出汗,散热不及时,就增加中暑的可能。
适当出汗的好处
夏天该出汗时不出汗,以后就会生病。而“动汗”是最好的出汗方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孙志新在2011年07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指出,“动汗”是通过有效的运动来出汗的手段,一般来讲,活动到全身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状态。
1、排出有害物质。汗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还含有尿素、尿酸、乳酸、盐分等。出汗不仅有给人体降温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人体内的许多垃圾,如乳酸、尿酸等废物,如多余的氯化钠等,甚至毒素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可通过汗腺排出。
2、保护心脏。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邹旭教授总结了邓老关于夏季养心的秘诀,那就是三个词“晒太阳、多运动、出出汗”。
3、稳定血压。邹旭教授在2016年9月20日健康时报心脑血管病版表示,运动出汗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还可调节血压,起到降压的作用。
4、控制血糖。运动出汗可以很好地消耗掉体内的糖。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在2011年6月13日健康时报表示,多多行走或适量运动可以更好地帮助糖尿病人或是血糖高的人群平衡血糖,调节人体自身的代谢能力。
5、提高免疫力。人在排汗的时候,体温一升一降的过程,让血管更有弹性。坚持每天运动排汗,才能提高人体血液循环能力,刺激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6、预防感冒。尽可能多到空气清新的户外进行慢跑和快走,出出汗,这也是预防感冒、流感的好方式。
7、滋润皮肤。夏天湿热,一出门就像蒸桑拿一样,大家每天都出很多汗,虽然很难受,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潮湿天气能滋润皮肤。
学着出点“健康汗”
当然,出汗不是让我们烈日下暴晒,而是适当运动,学会健康出汗,才是三伏天最好的养生法。
1、快走。最适合帮助出“动汗”的运动项目是有氧运动,如年轻人可选择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项目。“走出汗就有效果”。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正骨科主任赵平在2012年2月6日健康时报健身版介绍,他每天坚持健步走,“慢走效果不如快走,我每天快走1小时,感觉全身出汗就可以慢慢停下来。”健步走前后还要有热身和放松活动。
2、在傍晚运动。选择“动汗”的开始时间以傍晚为宜,此时不仅人的身体状态非常好,阴阳相对平衡、气血流畅、不易受伤,外界环境也非常适宜——夕阳斜照、微风拂面、气温适宜。
3、出汗30~40分钟。孙志新提醒,出“动汗”的时间以三四十分钟为好。出了“动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可以喝普通的温白开水,且饮用时最好少量多次。
4、关一会儿空调。长时间吹空调会引起不适,不妨适时地关一关空调,让自己微微出汗,会更舒服一些。
提醒:出汗太多也不好,会伤及人体津液。所以锻炼时不能“以出汗多少论英雄”,一般只要锻炼到微微出汗、气喘吁吁就可以了。(来源:健康时报)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