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早期干预可预防心理疾病

来源: 麦可思研究 2019-06-16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pg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包罗万象,既有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诊疗服 务,又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多种措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学校也可以从多样化的角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018年7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高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文件的编制基础是针对10405名大学生和491名专兼职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4%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非常有必要,但只有35.6%的学生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感到满意。受访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势方兴未艾,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足。提升质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国外大学生对心理教育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美国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5年,美国大学生前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服务的次数增加了30%(同时段注册学生人数只增加了5%)。美国焦虑症和抑郁症协会于2018年初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约四分之一的美国大学生在近一年内被确诊患有心理疾病或接受过心理治疗。


    注:美国焦虑症和抑郁症协会定义的心理疾病有15种,包括厌食、焦虑、注意力下降、多动症、双相障碍、贪食、忧郁、失眠、睡眠紊乱、强迫症、惊恐发作、恐惧症、精神分裂症、药物滥用、酒精烟草上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需与日俱增,除了建立校园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疾病诊疗服务之外,国外不少大学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也起到了早期干预、预防心理疾病的作用。


    自证良知 改善心灵


    早在2014年,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就建言学校管理层,希望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不过当时条件尚未成熟。”学校本科生学生管理会主席黛比·李表示。直到2018年夏天,南加州大学成立了由学校管理层、教授和学生组成的专门工作委员会,由委员会指导,校园幸福与危机干预办公室、作业治疗与研究部门和本科生学生管理会通力合作,这一学生提议的课程项目终于在当年秋季正式开展。


    注:作业治疗这一疗法利用工作、劳动和娱乐等不同种类的作业活动,让患者在作业中获得相应的锻炼,从而恢复身体和心理功能。该课程的主题主要包括四大类:“成功”内涵的探讨、积极人际关系的作用、职业与个人信念的关联、身心的幸福感。每周二的讲授课更像是一次TED演讲,根据每周的主题由不同的教授与学生分享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反思日常所见的周遭事物和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演讲完毕,教师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例如,教师会让学生按天或按周列出时间表,明确每项事务所花费的时间,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重新分配时间,提升时间规划能力,也减少事情繁杂不堪却又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做起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教师会给出有关积极心理学、作业治疗等课程内容的阅读书目,但不会布置任何必须完成的课后作业。周四的讨论课则是小班形式,学生人数不超过20名,由一名教授和一位研究生助教负责。讨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教师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拉近学生间的关系。


    “这是学生自我消化的过程。”阿什利·西蒙副教授这样说道。她是这一项目的课程开发者之一,同时负责讲授课程。西蒙同时说道:“开设课程的目的不只是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思考鲜有提及的问题,让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反思内心,提升心灵品质。”这些问题就包括“成功对你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幸福?”“怎样的生活是完美的?”


    商科专业的布雷克·阿克曼是该课程的学习者,“这门课让我认真思索‘心理’‘孤独’‘幸福’这些不常考虑的问题,丰富了内心体验。”除了丰富布雷克的心灵,有关成功的话题讨论还影响了他的职业道路,促使他将学习重心从商业领域扩展到社会层面,并辅修了公共创业。为了评估课程的效果以及改进课程内容,学校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反馈机制,每节课后学生都要填写问卷。从2018年秋季学期的调查数据来看,93%的学生表示自己能从新的角度认识生活和人生。


    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反映与同学的关系更为亲密。“这一课程对任何学段的大学生都有益处,不少研究生也希望参与到课程中来。”西蒙说道。学校从2019年春季开始将该课程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课程结束就万事大吉,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灵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西蒙这样看待这一课程的意义。


    营造校园关怀文化


    除了南加州大学这样开设贯穿整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不少大学还开设了短期课程或网络课程,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戴顿大学就是其中一例。2014年,戴顿大学与咨询公司合作,计划重塑学校的健康教育体系,并于2017年联合第三方软件公司合作推出场景模拟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上与一位虚拟的心理问题同伴进行互动,在课程系统的指引下,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征兆,与该类人士交流沟通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校园资源为其提供正确的协助。学生在课前课后都会完成相应的测试题以判断学习效果。


    该课程最初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进行推广,不过学校很快将其改为可选在线课程以便学生随时、反复进行学习,“学生只有不断重复学习这一课程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与技巧,同时提升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也会改善校园文化,体现相互关怀的特点,有利于预防和早期干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健康教育推动行动的协调人萨拉·德威特这样解释。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该课程,学校将其纳入住宿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还包含其他社区服务活动,参与计划的学生可以获得积分,累计积分越高的学生在第二年的宿舍分配上越有优势。


    除了虚拟场景课程外,戴顿大学还开展了名为“心理健康即刻救援”的角色扮演形式的体验活动,共计8小时。该活动旨在指导学生辨别不同种类(例如抑郁、焦虑、药物滥用、精神分裂等)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等。如果说这两项线上线下的课程与活动的重点在于“关怀他人”,那么学校开展的名为“健康、平衡与才能”的10次课程则着眼于“自我关爱”。这一课程每次1小时,内容涵盖营养学知识、压力、人际关系、精力分配等。该课程从幸福观入手,首先让学生思考幸福的含义,并分析自己在学习生活上作出的决定对幸福的影响。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会邀请专家发表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及自我反思等,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审视自己,平衡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将身心两方面都调节到最佳状态。德威特是该课程的主讲人之一,“这一课程的学生反馈特别好,不少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将其改为必修课。”囿于各方面资源,大范围推广该课程的条件尚未成熟。不过,德威特也表示,“注意到学生对健康主题的浓厚兴趣,学校已经加大力度投入到健康相关课程的建设上来。”


    社会各界愈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学生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高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时或许应当从多样化的角度,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和课程培训。正如南加州大学副教授西蒙所说,“只有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意味着他们能更容易地获得帮助,避免陷入心理困境。”正如本文所述,即使是课程,学校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提供或长或短,或在线或面授的不同类型课程,为学生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来源:麦可思研究)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