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暴食玉米甘蔗扩散18省 玉米产区面临农作物绝收
“幺蛾子”能吃能飞还能生。草地贪夜蛾啃食的玉米。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官方网站图
自今年年初以来,一只飞蛾的迁徙引起了国内农业部门高度紧张。6月4日凌晨,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显示,草地贪夜蛾2019年1月由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发现,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种今年初从缅甸入境的小虫子原产美洲中部,喜暴食,对植株危害性大,繁殖能力强,导致其扩展迅速,防治难度高,严重时可导致农作物绝收。湖南省道县植保站负责人何斌告诉新京报记者,贪夜蛾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从几亩地扩散到全县一万多亩地,这种害虫会钻进植株啃食嫩叶,严重者可致植株死亡:“相比起普通的虫子,这个虫子吃得特别多,边吃边拉。”
1月由东南亚入侵我国云南
2019年1月11月下午,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报告在普洱市江城县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次日,全国农技中心紧急派出调查组赶赴现场,证实这一害虫已侵入我国。初步判断,云南西南部发现的幼虫是首批成规模迁入的种群。
全国农技中心官网信息显示,这是一种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被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的植株特征明显,即叶片叶肉被取食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叶片呈大小不等的孔洞,剥开玉米生长点卷曲心叶可见大量害虫粪便和藏身在其中的幼虫,心叶被咬食呈破烂状。由于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每晚可飞行100公里左右。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推测,云南南部会有更多区域逐步见虫,并且广西西南地区有可能同期发生。
不足一个月,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西南部地区蔓延开来。根据云南全省16市(州)大面积普查结果,截至1月28日,普洱市江城县、澜沧县、宁洱县、孟连县,德宏州盈江县、瑞丽市、芒市和陇川县,保山市施甸县、昌宁县和龙陵县3市(州)11县(市)发现草地贪夜蛾在冬玉米田发生为害,发生面积共计6715亩。
五个月内蔓延至18省 将成为常发性重大害虫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11日,草地贪夜蛾确认侵入广西,3月底开始陆续在广西崇左各地发现。4月25日,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安龙县、兴仁市先后发现草地贪夜蛾;4月23日和26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从化区先后在玉米种植地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4月26日,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岩泉镇胡家村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
全国农技中心官网4月末发布的草地贪夜蛾为害动态显示,虫情进入快速扩展为害期。截至4月26日,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5省(区)29个市(州)112个县(市、区)查见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超过12.74万亩。4月下旬以来,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庆、河南相继查见幼虫为害,虫情扩散蔓延明显加快。截至5月10日,13省(区)61个市(州)261县(市、区)查见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108万亩。春末夏初,春玉米从南至北进入生长期,加之风场、天气条件适宜,草地贪夜蛾还将蔓延至长江中下游、黄淮、华东、东北和西北等地为害。
农业农村部6月4日发布,这一害虫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发现,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此时,距我国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不足5个月。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官网消息,这一害虫进入我国后,适生温度和区域范围广,将成为我国“北迁南回”常发性重大害虫,要做长期应对打持久战的准备。
害虫暴食繁殖多 防控难度大
农业农村部官网显示,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杂食性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扩散快、繁殖能力强、暴食为害重和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湖南省道县植保站负责人何斌介绍,贪夜蛾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从几亩地扩散到全县一万多亩地,这种害虫会钻进植株啃食嫩叶,严重者可致植株死亡:“相比起普通的虫子,这个虫子吃得特别多,边吃边拉。”湖南省江华县植保站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因贪夜蛾幼虫并不容易被发现,具有较强隐蔽性,且具有暴食、繁殖多、扩散迅速等特点,一旦发现后就已经产生危害。
农业农村部3月在官网发布显示,目前主要防治技术措施包括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成虫诱杀技术和幼虫防治技术三个方面。新京报记者从湖南、福建等地的基层植保站了解到,对草地贪夜蛾,基层多以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取得一定效果。武夷山市植保站工作人员强调,由于贪夜蛾爱吃玉米心叶部位,心叶部位需要重点喷洒农药。“基本上如果能早发现早防治,还是能控制得住,幼虫的时候,特别是虫龄比较小的时候,就更好防治。”
1龄幼虫具有隐蔽性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江幸福介绍,草地贪夜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可造成玉米减产20%。贪夜蛾的迁飞能力很强,在气流有利的情况下,草地贪夜蛾成虫一晚可迁徙长达100公里,一世代可迁徙近500公里。2016年,在非洲发现贪夜蛾,因非洲的监测、防控技术落后,贪夜蛾在非洲迅速蔓延,有44个国家为害。2018年,贪夜蛾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至30亿美元。2018年开始,贪夜蛾在亚洲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国家陆续出现。2019年1月初,确认在我国云南普洱市发现。
贪夜蛾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母蛾一生平均可产卵1000个,如温度等环境适宜,最多可产卵2000个。贪夜蛾幼虫共有6龄(每蜕一次皮,增加1龄),因1龄幼虫个头很小,在田间普查时很难被发现,具有隐蔽性。且因贪夜蛾个体发育迅速,在适宜温度下,卵在2到4天即可孵化为幼虫,幼虫期通常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之间,因此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基因杂合下一代或将危害水稻
除为害玉米外,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月28日消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德宏州陇川县和临沧市耿马县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甘蔗,发生面积分别为2.5万亩、200亩和3.0万亩,主要为害苗期甘蔗。江幸福介绍,因贪夜蛾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它的寄宿植物多达80余种,迁飞、降落等均有其自主选择的过程,它喜食包括玉米、水稻、小麦在内的禾本科作物。在选择寄主时,会根据植物的幼嫩期、范围等进行选择,除了为害玉米的叶片以外,贪夜蛾对玉米的心叶也会进行为害,在玉米成熟期甚至为害的玉米穗。此外,对处于苗期的甘蔗时极易成为贪夜蛾的寄主。
贪夜蛾主要分为玉米品系贪夜蛾和水稻品系贪夜蛾。据江幸福介绍,目前经检测,我国发现的贪夜蛾主要为玉米品系为主,主要危害玉米、甘蔗等。但经过有关部门基因检测,发现其基因带有杂合性,这意味着下一代贪夜蛾可能会有遗传分离。“如果遗传分离出水稻品系的贪夜蛾,除玉米外,它还可能会为害到我国的水稻。”目前,检测工作仍在进一步进行。
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面临很大风险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6月3日发布消息,确认在陕西汉中市发现贪夜蛾。江幸福介绍,目前在华北地区,也疑似发现部分虫源,具体信息仍在进一步核实当中。江幸福说,华南、西南地区虽有玉米种植,并非我国玉米的主产区,目前贪夜蛾并未对我国玉米造成较严重的侵害。但一旦它迁飞到黄淮海、东北、华北等大面积的玉米主要种植区,就存在很大风险。
目前,我国农业部门对贪夜蛾的防控采取分区制度,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防控对策。江幸福解释,对华南、西南等贪夜蛾可周年繁殖的虫源区,实行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可持续治理的综合防治,降低虫源数量;而对于在江淮、长江流域,从卵期开始严密防治,防止虫源北迁。他解释,“如果这一带没防控好,华北、东北等玉米主产区面临的风险就很大。” 如在华北、东北平原发现贪夜蛾为害,将采取机械化防治、统防统治等措施。
防控需掌握贪夜蛾迁飞规律
贪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江幸福介绍,它将在我国成为一个“北迁南回”的害虫,夏季向北迁飞,冬季往南方迁飞。迁飞性害虫的防控,最大难度是预测预报。江幸福解释,如预测预报准确,能够有时间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将其危害降到最低。因贪夜蛾进入我国之后,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迁飞的潜力、速度、时间等迁飞规律等,都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掌握其迁飞规律,对它的检测和预报是一种技术支撑与理论支撑,将能更好地实现防治。
贪夜蛾的抗药性比较明显,因此在国家药剂防治时,不会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同时通过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综合使用来延缓它的抗药性。目前来看,我国已研究筛选25种药剂,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推荐部分药剂,使用效果都不错。江幸福也强调,虽然贪夜蛾的风险、危险很大,但因我国对迁飞性的害虫有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农业部门的检测、防控体系比较完善,贪夜蛾造成损失一定可防可控。
防治案例
湖南被害株率达70%以上
5月1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发布消息,湖南在6市12个县发生草地贪夜蛾虫害,面积超过2万亩,各地被害株率5%-41%,最高的江华县达70%以上。各地百株虫量1-60头,最高的道县百株虫量达120头。湖南省江华县植保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除对普通农户加强宣传并使用农药防治外,当地也在通过性引诱等手段加强检测。但因当地玉米种植较为分散,因此采取统一防治措施有一定难度。
湖南省道县植保站负责人何斌介绍,5月1日当天,在当地农户的几亩甜玉米地里最先发现2龄至6龄的贪夜蛾幼虫。到目前为止,受灾农作物以玉米为主。据何斌介绍,当地种植玉米6万余亩,据目前掌握的数据,短短一个月内,贪夜蛾已从最初发现的几亩地,扩散到全县约14000亩地。
福建武夷山:喷洒农药防治为主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5月14日公布的数据,福建在6市9个县(市、区)发生贪夜蛾虫害,发生面积约100亩。田间以1-3龄幼虫为主,主要取食苗期玉米。在惠安县、建瓯市、新罗区、武夷山市和仙游县,百株虫量分别为50头、90头、25头、120头和2头,被害株率分别为23%、32%、20%、40%和2%。
6月4日,新京报记者从福建省武夷山市植保站了解到,该市有几个乡镇发现草地贪夜蛾,但没有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当地介绍,全国农技中心公布的百株虫量120头,仅涉及一片地,约有一两亩受灾比较严重。武夷山市植保站工作人员称,目前主要的措施是喷洒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等:“目前来说这些药的效果还可以。”此外,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尚未在其他作物上发现贪夜蛾,“下一步我们可能要查看别的作物,有没有继续危害。”
浙江建德:无人机飞防防效达80%以上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5月14日公布的数据,浙江建德和东阳两县见虫,发生面积80亩,虫龄为1-4龄,百株虫量2-13头,被害株率1%-10%。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副站长赵帅锋向新京报记者介绍,5月8日发现害虫后,根据福建地区防治经验,使用了5%的乙基多杀菌素药剂进行应急防控,使发现点虫情得到控制。此后,该市开展了草地贪夜蛾药效试验,筛选出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6%乙基多杀菌素、35%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在我们建德效果很好。”
至于草地贪夜蛾吃玉米心叶部位这一防治难点,赵帅锋称,这几种药剂具有渗透作用,“不一定非要把药喷到虫身上才会死,药喷到玉米叶片上会扩散,只要它吃了玉米就会中毒。”由于玉米约有两米高,人工喷洒药剂效率低、不方便,当地已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试验,“防效达80%以上,为下一步可能的大面积防治作业提供了技术方案。”赵帅锋所在的植保站只有4个人,比较大片区域的虫情站里会派人前去参与防治,一些小的区域就由乡镇农办指导当地农户。“我们培训的时候都会讲,包括识别、防治,他们也有一定的经验。” (来源:新京报记者 康佳 王洪春 实习生 李晓晨 编辑 程磊 贾悦 郭琛)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