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恐惧症源自远古致命伤害,恐惧时血液流向脑部快速思考

来源: 宇宙探秘 2019-05-07

恐惧症.jpg

    人类对蛇、蜘蛛等动物的恐惧心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恐惧心理以及相应的快速反应的能力,人类才更善于趋利避害,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恐惧溯源


    大多数人对蛇、蜘蛛等动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心理。研究表明,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的地球,可能是爬行动物的天下,早期的哺乳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不得不小心防范看上去很吓人的爬行动物,因为在它们之间的确有一些是可以致人死命的。显然,让早期人类产生恐惧心理的刺激因素,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人类大脑的潜意识中。


    我们的祖先,蛇与蜘蛛是危险的生物,即使是现代人类,在看到这些爬行动物时,大脑也会高度警惕,心情也会十分紧张,在情绪上做出的反应就是——害怕。事实上,正是由于人类具有这种快速反应能力,才更善于趋利避害,因而也比那些不能有效地避开蛇类等危害的动物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恐惧反应或许可以保护我们免于身陷危险,但体验恐惧却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当我们感觉到害怕时,心跳会加速,以便将血液更快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我们的呼吸也会加快,以便吸收更多的氧气供给身体的肌肉组织;害怕还会令我们出汗,使体温下降,以便更有效地做出反应。


    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中指出,人类面对各种情况做出的反应,都具有进化意义上的优势,比如悲哀、焦虑、无助、惊讶和害怕等。达尔文还认为,很多恐惧表情是人与其他动物所共有的。比如,当突然受到惊吓时,人类和一些其他动物通常都会张大嘴巴(这有利于在准备“逃跑”或者“战斗”时吸进更多的氧气)。又比如,恐惧会令人和一些动物毛发竖立。达尔文解释说,毛发竖立是动物在面对危险时的一种自然反应——虚张声势以吓退敌人,尽管这种策略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早已没有什么用处了,但这种自然反应却通过遗传保留了下来。


    不过,达尔文的解释还不够全面。比如,为什么人们在受到突然惊吓时,往往会捂住嘴巴,或者将双手高举护住头部?显然,捂住嘴巴可能是担心因恐惧加重呼吸的声音被敌人或猎食动物听到;双手举过肩头护住脑袋可能是为了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免受伤害,在受到攻击时这种姿势也更有利于回击,同时也是为了在突然动作时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我们对恐惧的反应是灵长类动物的远祖遗传给我们的,这也许有助于我们了解:害怕的感觉来自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脑的一部分,人类的这部分大脑最为发达。研究表明,在大脑皮层的前额叶中间有一个杏仁状结构,叫“杏仁体”。杏仁体是与各种情感表达有关的重要神经中枢,特别是恐惧。如果杏仁体及其相关大脑结构机能失常,就会引起诸如恐惧的各种情感。杏仁体在人(或动物)根据以往的经验识别危险的大脑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人(或动物)不加思索地做出快速反应,而一些杏仁体受到损伤的人则显然缺少感知恐惧的能力,他们甚至不能辨别出他人的害怕表情。


    恐惧种种


    在美国,大约有1000 万人患有各种各样的恐惧症,比如蜘蛛恐惧症、打针恐惧症、蛇恐惧症、恐高症、社交恐惧症等。此外,还有各种听起来希奇古怪的恐惧症,比如幽闭恐惧症、恐鼠症、闪电恐惧症、害怕乘车害怕坐飞机恐惧症、细菌恐惧症、黑夜恐惧症、过桥恐惧(也叫临水恐惧症),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想象一下,有着闪电恐惧症的人在打雷的时候会陷入怎样的一种惊恐之中?有着乘车恐惧症的人在不得不坐车的时候心里会是如何的害怕?对于那些对蜘蛛和蛇,甚至对孩子生日派对上出现的小丑都感到害怕的人来说,他们实在无法轻松面对这个世界。


    在美国,社交恐惧症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的第三大心理疾病, 大约有530 万成年人患有这种疾病。社交恐惧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社会活动,以及和他人的关系。当理查德·亨伯格博士还在佛罗里达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对“人们为什么在社交场合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过去,很多人认为,这些表现只是生性害羞或性格内向而已。的确,许多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会感到紧张,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太过在意,这种紧张的感觉延伸到几乎所有的社交场合,从非正式的交谈,到与大家一起吃饭,甚至与别人握手也会脸红,害怕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离群索居,甚至不去上学,总认为自己有什么地方让别人看起来不对劲,那么,这就不是害羞的问题了,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为了帮助这些人,现在已是坦普尔大学心理学教授的亨伯格博士对社交恐惧症的起源和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并以此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亨伯格认为,社交恐惧症可能比类似害怕打雷或者害怕狗这样的恐惧症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他说,“如果你害怕与人交往,那么无论你到哪里,都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社交恐惧症,现代医学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事实上,经过治疗后,有80% 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是,有很多人因羞于启齿而延误治疗。亨伯格的研究发现,只有36% 的人愿意接受心理治疗。还有一些人,他们怕去医院,怕看牙医,怕打针,怕在医院里传染到疾病,因此他们害怕生病以至不敢出门。对于那些怕看牙医的人来说,常规牙科检查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一场梦魇——戴着大口罩的牙医居高临下,将各种尖利的器械放进他们的嘴里,发出声响很大的刮擦声。当这种害怕变成一种恐惧的时候,病人就会变得更加紧张,心跳加速,呼吸加重,全身出汗,严重时甚至昏厥。


    心理学家指出,类似牙医恐惧症的其他与针管或抽血等有关的恐惧症,使得一些人对看病如临大敌,他们可能因为害怕生病、害怕看病永远都不去看医生,这对他们的健康显然是十分不利的。为了帮助这些人摆脱看病焦虑症,心理学家研究出一种融虚拟现实技术、催眠术,以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一体的干预疗法。


    治疗恐惧


    迪伦·雷蒙德是一个11 岁的男孩,他喜欢棒球运动,但是,哪怕只有一只蜜蜂飞入运动场地,他就会害怕得立刻跑回屋子里躲起来,直到第二天为止。雷蒙德太太不知道儿子的这种“蜜蜂恐惧症”是从何时开始的,但她知道应该如何帮助儿子克服这种恐惧心理。


    她是美国一家大学心理系的职员,她曾见过许多有着心理恐惧症的孩子从大学的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出来后,就能够勇敢地面对恐惧了。经过3 个小时的心理治疗,一个害怕动物的小女孩用拴狗皮带牵着一条狗出来了,以前她甚至无法忍受屋子里有这种动物。一个有着恐高症的孩子,经过治疗后,就毫不犹豫地登上了梯子。


    雷蒙德太太带着迪伦找到了儿童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奥兰迪克博士,他用了5 年的时间研究出了一套治疗儿童恐惧症的新方法。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症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影响。比如,迪伦因为害怕蜜蜂,会减少参加户外活动的机会;怕狗的孩子因为怕在路上遇到狗,不敢去上学;害怕黑暗的孩子会失去参加野营活动的机会。


    奥兰迪克和他的同事们按恐惧程度的不同对孩子们进行分级治疗,设置的场景从有点害怕到极度害怕。让孩子看窗户外的一条小狗,这是最简单的;让孩子去抚摸一条狗,或者给一条大狗喂食,难度要大一些;而让孩子和狗呆在同一个房间内,则属于中等难度的治疗。


    当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去体验让他们害怕的东西,而是引导他们去体会实际情况是否如他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比如,许多孩子之所以怕狗,是觉得如果和狗站得太近,狗会将他们推倒或者咬他们。研究人员就让孩子站在狗的旁边,看会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研究人员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克服恐惧。他们说,“这就像在做游戏一样,孩子们很高兴,很配合,我们不会让孩子害怕得哭起来。”


    为了不至于超出孩子们的承受能力,研究人员在进行下一步治疗时,都会先征得孩子们的同意。研究人员还会告诉孩子们一些安全防范的措施,比如在接近一条狗之前,可以先问问狗的主人,它是否对人友好等。对害怕雷雨的孩子,研究人员让他们看录像,并了解避开雷电袭击的一些安全知识。


    在治疗的最后阶段,研究人员会让一个孩子去面对他最为害怕的事情,比如让他尝试着用手去抚摸一条狗,或者牵着拴狗的皮带去遛狗。在这一阶段,研究人员常常会借助于言传身教来帮助孩子们逐渐适应。比如,他们会先去摸摸狗,让孩子观察狗有什么反应;然后,在抚摸狗的同时,让孩子搭着他们的肩膀;再后来,他们在摸狗的时候,让孩子将手放在他们的手的上面;最后,孩子就可以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去抚摸狗了。治疗并没有到此结束,研究人员还会帮助孩子们如何将学到的一切应用于稍有不同的情景,比如抚摸一条不太一样的狗或一条没有拴皮带的狗。


    在治疗结束时,大多数孩子至少克服了一半的恐惧情绪,其中60% 能够去做他们本来最害怕的事情。对于那些尚未能克服恐惧情绪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长一点时间的治疗,或者通过其他不同的方法,比如放松训练、虚拟现实治疗法等。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帮助很多孩子克服了各种恐惧,迪伦就是其中之一。经过治疗,迪伦在打棒球时再也不会去留意那些嗡嗡叫的蜜蜂了。但是,几个月后,在看见母亲的汽车附近有一只蜜蜂时,迪伦跑开了,不敢靠近。妈妈对他说:“为什么要跑呢?你早已不害怕它们了,不是吗?”孩子回答道,“哦,是的,没错。”于是,他勇敢地上了车。


    虚拟现实技术


    多年来,32 岁的女律师维罗妮卡·琼斯一直害怕坐飞机旅行,但因为工作她需要经常飞往世界各地,因此她只能依靠一些药物来抑制自己的恐惧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已经无法帮助她克服越来越严重的恐惧心理。在一次外出旅行时,在迈阿密机场,她一再请求丈夫将她留下,虽然最后她还是登上了飞机,但这次旅行给她留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她发誓从此不再坐飞机。


    她求助于心理学家柯特·伯迈耶博士,伯迈耶经常帮助他的病人克服各种各样的恐惧症和焦虑症。与传统的治疗不同,伯迈耶除了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外,还结合高科技的“虚拟现实疗法”——用三维计算机图像再现真实世界中的环境——帮助病人面对他们的恐惧。


    对于琼斯来说,她只要戴上一个头盔,坐在一个震荡椅上,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在虚拟现实中坐飞机在天空中翱翔了。也就是说,在能够克服恐惧心理,坐上真正的飞机之前,她可以安全地在伯迈耶的办公室的虚拟现实空间里“飞行”。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琼斯可以在屏幕上看到飞机内部的情景,头盔里的传感器会对头部的动作做出反应。当转头时,她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景;通过耳机,她可以听到航班上的服务人员和飞行员说话的声音,以及飞机引擎、起落架等的声音,还可以有震动的感觉。所有这些都让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真实程度足以激发起她的恐惧感。


    虚拟现实治疗方法为像琼斯这样的病人带来了新的治愈希望,琼斯经过虚拟现实治疗后已有了34 次乘坐飞机的经历。虚拟现实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能让病人真正“投入”到虚拟世界之中去。研究发现,除了虚拟的视觉刺激外,如果再加上触觉之类的其他刺激,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虚拟的“蜘蛛世界”里,研究人员让蜘蛛恐惧症患者触摸毛茸茸的假狼蛛,这样的体验更加真实,有利于患者克服恐惧症。恐惧症的治疗正在向纵深发展,人类终将战胜恐惧。


    在产生恐惧时,人体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天然镇痛剂,以准备应付在逃跑或战斗中可能受到的伤害。皮下血管收缩变窄,在受伤时可以减少出血量。汗腺扩张,体温降低,为快速逃跑或进入战斗状态做准备。瞳孔扩大,有助于更敏锐地观察对方的活动。头发竖立,对周围环境变得更为敏感。心跳加速,动脉血管收缩,血压达到最高点,静脉血管扩张,使血流快速回流到心脏,以便在必要时保证肌肉的供氧需要。呼吸加重加快,随便准备逃跑或战斗。肝脏释放葡萄糖,产生身体需要的“燃料快餐”。通往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肾脏的血管收缩,“关闭”暂时不需要的血液供应。在逃命或搏命时,吃喝之类的需要暂时都要“退居二线”。


    大部分血液流向脑部、腿部和手臂的主要肌肉部位。“快速思考”需要更多的大脑供血,如果判断失误,跑向错误的方向,哪怕肌肉再强健,跑得再快也没用!(来源:宇宙探秘)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