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肌张力高?肌张力高是脑瘫吗?
近期,一位新妈妈发现,宝宝百天过了不会站立,也不会挪步,两只脚呈剪刀状交叉。带着孩子去医院小儿科检查,医生说孩子肌张力高,可到神经外科就医检查,看看有没有脑瘫。
专家称,肌张力异常,特别是肌张力增高是脑瘫倾向、脑瘫的重要征象。脑瘫早期干预,尤其在出生6个月前开始正确干预,80%可达到基本正常。一般情况下,宝宝满月体检或3个月体检,通常能发现,早发现早治疗,能彻底治愈,最晚应在1岁半前干预治疗。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可以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等。如果肌张力高,肢体通常会出现异常,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等,应引起警惕。
肌张力高是痉挛型脑瘫发展到严重程度的一种表现,也是脑瘫的一个类型。肌张力高型脑瘫患者,肢体运动明显减少,而且动作刻板、别扭,头经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转向一侧或后仰,手肩向内、向下旋转、屈曲或伸展。双手常握拳状,拇指贴掌心,其余四指握住拇指,手背朝前,掌心向下。脊柱常不同程度出现后凸或者侧弯,髋关节部位常,不能充分伸展而保持一定程度屈曲。下肢常出现交叉,跟腱紧张,导致扶站时足底无法放平,只能脚尖着地。如果不能早期干预治疗,病情会进展加重,严重地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发育,给家庭及社会也带来沉重的负担。
判断病理性肌张力增高,主要看肌张力增高所导致的姿势运动异常,触摸相关肌肉张力增高,相关关节牵拉角异常。宝宝的肌张力受情绪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哭闹、天气寒冷都会造成肌张力增高。还应排除暂时性肌张力增高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一般小儿在出生一百天后,如果有异常表现,应及早就医检查。1、经常握拳。按摩手仍不容易松开,拇指内扣;2、平躺双腿打开小于90度。说明肌张力严重;正常宝宝应该可以张开到120度;3、脚部僵直。握着宝宝的脚腕,推脚面靠近小腿,推不动表明肌张力高。4、上臂伸不直。给宝宝做被动操,上肢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难、抵抗力强,说明宝宝的肌张力高。
肌张力增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正常的肌张力变化,是生理性肌张力增高,而且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生理性的肌张力增高。一般刚出生的宝宝肌张力偏高很正常,这个阶段孩子拇指内收、握拳都很正常。孩子肌张力有一个发展、发育的过程,尤其正常的婴儿期的宝宝,一般都会经历两个屈曲期和两个伸展期,然后肌张力到1岁左右逐渐平衡、协调。
宝宝出生后到2个半月,肌肉偏紧张,俯卧时腿程屈曲状,手握拳,这个时期是第一屈曲期;2个半月~4个月之间,宝宝头也能抬离床面,小胳膊、小腿渐渐伸展直了,肌肉逐渐松弛,这个时期是第一伸展期;4个半月~6个月,宝宝仰卧位,腿会老是翘得很高,头往上抬,这个时期是第二屈曲期;6个月~8个月,宝宝处于学爬行阶段,屈肌肌张力减弱,这个时期是第二个伸展期,然后肌张力到1岁左右逐渐达到正常。
肌张力高不一定是脑瘫,但不排除有脑瘫的可能。肌张力过高的原因,包括:1、先天性异常。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肌张力高病人中占53%。在非四肢性瘫的肌张力高病人中占35%;2、体重过小(小于2500g)。如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3、脑部受伤。如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伤,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等;4、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上位抑制性神经元控制,或是神经递质紊乱,引起的锥体系或外锥体外系症状。5、小儿急性偏瘫。在瘫痪早期可有肌张力低下,数日或数周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6、锥体系疾病。锥体外系、底节病变等肌张力可降低或增高,有时表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僵直时肌张力明显增高。
脑性瘫痪的症状在婴儿期,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表现。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但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临床表现常有改变。如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婴儿早期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转变为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婴儿发育到会坐或站立时,症状才能表现出来。
肌张力高的患儿,更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把两腿分开,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好大夫网,家庭医生;配图/网络,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二科)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热线电话:15311449806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