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含糖饮料可增加患慢性病风险,喝得越多死亡率越高

来源: 《南方周末》 2019-04-23

含糖饮料.jpg

    最近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再次证实含糖饮料的危害,喝得越多,死亡率越高。科学家认为,含糖饮料可能是通过影响心血管代谢和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或过早死亡。


    含糖饮料会让人长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这些不良影响早已经研究证实。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未重视,一边喊卡路里是天敌,一边捧起各种含糖饮料当水喝,有的还要多加糖。


    2019年3月,《循环》杂志(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对超过10万人所进行的近三十年的观察研究再次确认了含糖饮料的危害,喝的越多,死亡率越高。相比每月喝的量少于1标准杯的人,每天喝超过2标准杯的人,死亡风险提高了21%。


    含糖饮料导致死亡率上升


    开展这项研究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瓦桑蒂·马利克(Vasanti S. Malik)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喝含糖饮料可能是通过影响心血管代谢和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或过早死亡的。喝含糖饮料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快速上升,促发炎症,这使得它们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产生了联系。但糖毕竟不是毒药,含糖饮料最大的问题在于容易导致摄入过多的能量,也就是更多的卡路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的标准的话,一瓶含糖饮料足以用完甚至透支一天的额度。


    马利克解释,相比固态食物,诸如含糖饮料这样的液体不太会有饱腹感,难以抑制晚些时候的能量摄入,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摄入过量的卡路里以及变得更重,从而提高了相关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并不提供人群中因糖导致的疾病的流行率数据,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长期喝含糖饮料等行为与死亡率风险的关系。


    研究利用了美国两个仍在进行中的样本数据,其中包含近3.7万男性的样本人群跟踪开始于1986年,另一个包含了8万多名女性的研究则开始于1980年。其间除了对含糖饮料等摄入情况的定期评估外,还对吃水果、蔬菜等饮食习惯,吸烟、喝酒、锻炼身体等生活习惯,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MI)、药物使用,甚至家族慢性病史等大量信息进行记录。截止到2014年,共记录了3万多例死亡。在调整了大量影响因素情况后,发现了每天喝超过2标准杯的人,会比每月喝少于1标准杯的人,死亡风险提高21%。


    数据显示,随着喝的频率逐步增加,死亡率基本是梯度上升的。不过男女有别,女性样本中,风险提高得更快,每天喝超2杯人群的死亡率提升了25%,这一数据在男性中仅为12%。21%是合并后的结论。


    人工甜味剂饮料暂无定论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有甜味的饮料并不都是含糖饮料,有一些加的是人工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添加剂,它们比糖甜数百倍甚至数万倍,但只含很少,甚至不含卡路里。


    除了含糖饮料,最新研究还对比了人工甜味剂饮料与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只在很高饮用频率的情况下与死亡率有关系,主要在女性样本中发现了这个关联。马利克介绍,可能是男女新陈代谢或者生理方面的差异,但更可能是存在混淆,因此结论并不确切。


    总体来看,人工甜味剂饮料对健康的影响尚无定论,以往的相关研究也存在较多不一致。因此不应将人工甜味剂饮料直接认为是含糖饮料的完美替代,甚至鼓励多喝。相比而言,含糖饮料的危害已经得到大量的验证。


    最新研究除了发现含糖饮料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关系外,其实还发现与癌症死亡率也有一定的联系。虽然具体解释并不清楚,但2019年3月,《科学》(science)杂志最新发表的小鼠实验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一种常被用于制作含糖饮料的物质果葡糖浆(HFCS)被发现促进了小鼠肠道肿瘤的生长。


    应控制糖的摄入量


    高含糖饮料摄入作为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跟高盐饮食等一样,已经成为饮食风险重要参考指标。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的含糖饮料消费虽然比美洲、欧洲等地许多国家明显地低,但近几十年增长较快,在特定人群中消费量较高。


    很多年轻人和儿童喜欢喝可乐、奶茶等饮料。2018年5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单位组织编写的《中国儿童含糖饮料消费报告》就建议限制儿童对含糖饮料的消费。就全世界而言,2015年《循环》杂志的一项研究根据2010年的各地数据估计共有18.4万人死于含糖饮料消费,其中近七成死亡发生在中等收入国家。


    其实,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将每日糖的摄入量降至每日总的能量摄入量10%以下,大约为50克。2015年,再次呼吁各国按照这个标准减少成人和儿童的糖摄入量,还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降低至5%以下,也就是约25克。根据最新修订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糖摄入过量会导致肥胖和龋齿等问题,将糖摄入量降至总能量5%以下,会对健康带来更多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最新的含糖饮料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是基于美国人,由于人种、医疗条件等差异,与中国人的情况可能并不完全一致。尽管很多人观察到中国超重、肥胖儿童增多等现象,但中国人喝含糖饮料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对中国人身体有什么具体影响,相关研究极少。社会层面对过量饮用含糖饮料的潜在风险也缺乏广泛的认识。


    2019年4月3日,全球疾病负担饮食项目组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指出,1990年至2017年间,在人口数量排前20的国家中,中国人因日常饮食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这两项均高居第一。含糖饮料虽不是造成这两个“第一”的主要因素,但与这两类疾病均有一定关系,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看一个饮料是否为含糖饮料不应只看名字。很多名为“茶”“奶”“果汁”的饮料其实一样添加有大量糖,都属于含糖饮料。具体应以配料情况和营养成分表为准。总之,应该养成控制糖摄入量的习惯,尤其不能将含糖饮料当水喝。(文/记者 王江涛,《南方周末》2019年4月18日)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