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技术特点

来源: 东方红星 2019-04-09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1.jpg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因为交通性的脑积水的侧脑室和脊髓所在的腰大池相连通,通过腰椎穿刺,将导管置入腰蛛网膜下腔及皮下的方式,可将多余的脑髓液分流到腹腔内,通过腹腔吸收脑髓液。不需要进行脑组织穿刺,不增加脑损伤,最大限度的保护脑组织,并且皮下浅行管途径短,感染几率低。


    在欧美国家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主要的术式,但在日本已普遍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Hashimoto等于2010年《Cerebrospinal Fluid Res》上发表前瞻性队列研究(SINPHONI)的结果初步肯定该术式的有效性。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的Kazui等开展RCT研究,进一步评价其疗效,结果发表在2015年4月的《Lancet Neurology》在线。


    正常生理情况下,侧脑室内的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大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及其正中孔及侧孔到达脑干及小脑周围的蛛网膜下腔,继而分别向上、向下到达大脑半球和腰椎的蛛网膜下腔。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符合脑脊液循环生理特点。


    优点:1、损伤小,不穿刺颅脑,减少脑损伤和脑出血风险;2、经皮下隧道短;3、出血量小,一般出血约5-10毫升;4、手术时间短,一般1小时内完成。


    适用症:非梗阻性脑积水,包括正常压力脑积水、外伤后脑出血后及不明原因的脑积水和其它原因所致的脑积水;脑脊液漏、硬脊膜膨出、脑水肿,脑室穿刺困难的脑积水。


    禁忌症:梗阻性脑积水。


    并发症:长期分流后脉络丛的并发症难以避免。虽然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较好,但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并发症较轻,包括背部疼痛及强直、蛛网膜下腔感染致脊柱前凸、脊柱侧弯、神经根痛、脊髓炎、下肢神经损伤和小脑扁桃体疝。虽然硅橡胶管、聚乙烯管的使用减少了蛛网膜下腔感染的概率,但是手术的并发症并不能完全避免。


    手术技术


    1、导管选择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术前腹膜导管的选择十分重要,通过分析术前脊柱前后和侧位的影像来设计手术。当脊柱存在侧弯时,使用Touhy针穿刺硬脊膜囊的难度加大。术前6小时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液沐浴消毒,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残留。


    2、术前定位


    术前30分钟给予药物。气管插管前使用持续压迫器(SCDs)加压,并使用棉垫填塞来保持躯体侧卧位时的稳定。患者在麻醉诱导时为仰卧位。在手术时可使用位置控制器固定体位,保证腹膜导管的置入,方向应与脊柱的弯曲有一定的倾斜角。患者侧卧体位时,身体受压的地方应予铺垫,如腋下、肘部、手腕、膝盖和脚跟,并进行必要的固定。


    3、灭菌处理


    术前铺无菌单,以减少手术感染概率。但是,脊髓腔腹腔分流术还需要精细、准确、正规的无菌操作才能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术前可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液彻底清洗患者至少5分钟,包括腹部、胸部、腰背部及两处切口间皮肤的皱褶等处,并且使用聚维酣腆(7.5%)、异丙醇(70%)、聚维酣腆(10%)依次进行术区消毒。皮肤干燥时,聚维酣腆可以用来标记切口。通常需要在皮肤上标记出棘突位置和L3~4、L4~5椎间盘位置。脊髓腔-腹腔分流装置需要术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阀门及导管。脊柱部和腹腔部可同时开始,也可依次进行。


    4、手术方式


    腹部采取传统手术方式。腰部手术切口标记完成后,切开至胸腰筋膜。腹部取旁正中切口较为理想,腹直肌、腹横肌之间,优于正中切口。如果外侧切口距中线过远,外侧的肌肉有较多交错,切开时会出血较多,术后也容易出现疼痛症状。经过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臆膜、腹横筋膜到达腹膜。


    腹膜外脂肪常位于腹横筋膜和腹膜壁层之间,分流前建立一个连接腰部和腹腔的皮下隧道和皮下袋,然后使用套管走行于胸腰筋膜后、腹直肌鞘前,可避免穿透腹膜,引导腹膜导管进入预定腹腔位置。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好大夫网,360图书馆,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咨询电话:15311449806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