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春天也会发作,彻底治好的理想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术

来源: 东方红星 2019-03-04

1面肌抽搐反复-1副本.jpg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通常患者发病时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也就是不停跳动,人的意识不能控制。抽搐呈阵发性、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过度疲倦、精神紧张及冷热刺激、日常的咀嚼、大笑等面部活动等而诱发加重。一般多在中年后发生,女性多见。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的变化,有少数年轻人也发病。


    进入阳春三月,气温回升,人们急于脱去冬装,一些年轻人早就换上了单衣,并在乘车或者骑车出行时,喜欢打开车窗或不带口罩,感受春风直接拂面的刺激。有些中老年人早晨穿棉衣外出活动或登山,热了感觉出汗就脱掉外衣,出汗后很容易遭冷风侵袭。而且早晚温差较大,风邪外袭,阻滞面部血液循环,不仅容易发生面瘫,也容易引起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发作。因此,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提醒:春天乍暖还寒,温差变化大,多变的气候也是一些疾病发病的诱因,中老年人仍要注意保暖,特别一些体制较弱,有“三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要防寒,冷风刺激容易导致机体失衡,导致面肌痉挛患者发作。


    多年反复发作的面肌痉挛病,在这里终于得到了医治


    2019年2月26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有两位面肌痉挛患者康复出院,一位叫向***,另一位叫宋***,为这两位患者手术的主刀医生正是陈国强教授,辅助医生是王晓松副主任。


    她们患面肌痉挛多年,西药、中药、针灸、按摩等用了多种办法治疗,一直没有彻底治好,一紧张或遇到刺激就发作,今年冬天反复发作,越来越重。有一位眼睛抽得无法看看清人脸,越是在人多的时候,越紧张发作,无法正常说话,不得不回避一些亲友的宴会、活动。另一位患病十多年,一开始眼皮跳没当事,后来反复出现眼皮跳才在当地医院就医,检查眼睛没病,也没发现其它病因,服了些药缓解自认为好了,可不就又开始发作。后来发作吃西药不行就找中医看,吃过中药,贴过膏药,针灸拔罐都试过,就是不好。今年冬天又发作了多次,发制作起来啥也干不了,也不愿出门,只好闷在家里忍受。春节期间家人听朋友说北京可以手术治好,通过熟人联系到陈国强教授,网上咨询了一些问题,确信可以手术治好,就预约来医院就医。


    这两位患者中,一位是2019年2月15日来就医,一位是2019年2月19日来就医,由于两个人的体质、年龄、病史等不同,术前检查、评估、身体调理等时间也不同,一位2月19日手术,另一位2月20日手术,同在2月26日出院。出院后的医嘱,一位不需要复诊、不带药,另一位不需要复诊、带些止痛药。但两位患者都得到很好的治疗。其中一位患者的家人在《感谢信》中说:“感谢陈国强教授、王晓松主任及医生,治好我爱人的病,现在已经不跳了,一切正常。”另一位患者在《感谢信》中说:“非常感谢陈国强教授的良好医疗技术,治好我妹妹的病。这个“面子”上的疾病困扰了她十多年,想尽了办法,吃了很多药,甚至高价购买国外的进口药,吃了还是不好。很幸运遇到陈教授,一次手术就治好了,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有了病一定要早治,关键是要找到好医生!”


    面肌痉挛是怎么发生的?


    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主干或面神经核团受到慢性刺激后引起的,这种慢性刺激99%是由于血管压迫所致。导致神经受压的因素很多,如血压增高、情绪激动、或者是过度疲劳、未休息好、冷热巨变刺激等,在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的情况下,均会诱发面部肌肉的抽动。


    病因有血管因素、疾病因素、其它因素。普遍认为面肌痉挛发生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以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为主,而小脑上动脉较少见。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也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也可能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或动静脉血管同时压迫面神经。非血管因素以桥脑小脑角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可导致正常血管移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异常血管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均可形成占位。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小脑血肿、局部的蛛网膜增厚,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病。其它因素有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遗传因素是指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特征


    面肌痉挛临床上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其中,原发性面肌痉挛占面肌痉挛总发病人数的99%以上,病因为颅内迂曲延长的动脉搏动性压迫面神经根部,导致神经纤维受压部位的髓鞘发生萎缩变性,神经动作电流出现短路,引起面部肌肉功能异常。因此,面肌痉挛患者在检查时,如果依据现代的CT、核磁共振等没有发现明确的疾病,多是原发性面肌痉挛。因为轻度血管病变,如血管硬化、移位等影像上看不到,评估要做面肌电图。


    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明显,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累及较少见。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阵发、快速、不规律,初起抽搐较轻,多被忽视,以后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一些生活因素刺激诱发,如过度疲倦、精神紧张、饮食不节、寒冷刺激等引起发作,但自己不能模仿或控制。多在白天发作,进入睡眠后或处在静止状态下多数抽搐停止或减轻。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很少见。


    原发性面肌痉挛药物治疗不佳,多年没有治好是因医疗方法不当


    由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在颅内搏动的血管压迫刺激面神经根部,一般的药物在发病的初期可通过增强神经的活性来缓解症状,但药物无法作用到压迫点并改变受压现状,其它如中医疗法等也多无效,针灸多数人因强刺激越扎越重,少数人有短暂的症状缓解,但很快反弹,而且症状加重。有些人因多次针灸或贴膏药、土法治疗等引起面神经不同程度损伤,还可能造成局部面肌黏连或面瘫。

过去医疗技术落后,不清楚为什么会肌肉抽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围着面肌痉挛的面部症状用尽各种办法,甚至用火疗造成面部烧伤毁容;也有的误认为是局部面神经疾病,因而采用一些损害性治疗方法,如药物封闭、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面神经梳理或其分支、主干大部切断术、颅内面神经根挤压术、面神经管内神经部分损伤术等等,面肌痉挛停止了,面部表情也没了,造成永久性瘫痪。更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生说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更不清楚如何治疗。以至于很多患者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以上病史,反复治疗,反复发制作,一直没能彻底治好。


    微血管减压术是公认治疗面肌痉的好方法


    在面肌痉的治疗上,也有一些医生采用注射肉毒素。肉毒素全称肉毒杆菌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一种A型毒素。由于它对兴奋型神经介质有干扰作用,美容上有人肉毒素除面部的皱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用在医疗上治疗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等,当时打完面肌痉挛会控制。一般打一针有效3-6个月,最长12个月,需要不断注射来维持。但长时间注射会产生抗药性,而且因A型肉毒毒素的副作用,可造成人为的面瘫,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967年美国Jennatta教授首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方法是,在全身麻醉下,采用耳后发际内微创切口,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实施有效隔离,解除神经压迫,病因去除了,面部症状也就随即消失了。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过去不良治疗方式等因素,使得患者术后效果有差异。有的人术后很快症状就消失,有的人则要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消失,因为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医学上称“术后效果延迟”,一般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极少数人术后偶尔发作,半年后恢复正常。


    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微血管减压术用于临床,在陈国强教授带领下,经过不断技术改进,手术技术更加成熟,经验积累更丰富,手术成功率达到98%,每年手术千余台,累计两万太以上。不仅服务北京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甚至国外的患者慕名而来,治愈后赞不绝口,称中国的医生:“Very good!”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好大夫网,配图/网络,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


    [专家介绍]


    陈国强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迷走神经痛及其它各种颅神经疾病;软性-硬性神经内镜治疗各种脑室内疾病;颅内脊髓肿瘤等,手术超过2万例。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咨询电话: 15311449806 / 15510250968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